(通讯员 曾洁 刘欣雨 摄影 杜鹏)6月18日下午,学校召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推广与申报启动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教务部、党委宣传部、人事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以及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拟申报教学成果奖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教务部部长钱学锋介绍了由杨灿明校长主持的《新文科背景下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一流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项目。该项目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他从成果简介、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创新点以及推广应用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指出该项成果充分展现了我校在财经政法深度融通人才培养方面中所做的系列工作和取得的系列成果。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张琦教授介绍了其主持的获奖项目《“三维”沉浸“四域”融合:政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他从成果申报与评奖经历出发分享了申报体会,强调在申报过程中要注意虚实结合,成果要具备推广价值,理论要具备新颖性。他也指出一定要高度提炼研究成果的特点,在主题选择上要“以小见大”,在朴实中凝练特色,同时要打造综合平台,争取多方支持。
随后,钱学锋作了2026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启动动员。他在分析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基础上,向参会人员通报了2026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要点和工作安排。钱学锋指出,教学成果奖申报成功的关键是长期的本科教育实践积累和一定的申报技巧。他建议扩大合作视野,利用现有资源和经验,紧密贴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开展申报。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的需要,与会人员的分享对2026年申报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会议内容丰富、成效显著。他从三个反映、五点感想和三点要求的角度,对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意义和工作要求作了总结。
刘仁山指出,申报教学成果奖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能力、敬业乐群师德师风的反映,也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反映,还是大学基本功能立德树人能力和水平的反映。教学成果的申报应当具备“五性”:针对性、创新性、导向性、时代性、示范性。申报应当针对实际问题,以凝练总结教学经验为手段,以鲜明的价值导向为中心。研究内容既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创新,也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包括研究范围和研究视野的创新。申报要在新文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科的交叉培养。选题要突出时代性,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申报成果同时应当具备示范性,要有推广和应用价值,要发挥引领作用。
最后,刘仁山对2026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首先选题在注重新颖性的同时要契合学校育人实际;其次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决心;最后要有协同创新的意识,注重学生参与,要求师生共同推进。他强调部门要协同合作,大力推进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以取得更好更高的成绩。
会上,参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6月8日在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播出的纪实类专题节目《融通传承 强国有我》。该片宣传了我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报道了我校融通化人才培养特色。